燕歌行

天声远振祁连北,深入穷庐追猾贼。手提长剑光陆离,挥霍顿教天失色。 一自将兵出玉关,年年出没风尘间。檄书只隔黑河水,狼烟近接贺兰山。 行役谁人不怀土,马上操戈冒风雨。朝来更觉铁衣寒,怕见长天雪花舞。 冻眼茫茫冻叶腓,寒鸦无数居人稀。巡边游骑畏逢敌,守寨尪兵愁被围。 从戎自念经年久,每与将军作留后。里正来时为裹头,今日悠悠成白首。 自是男儿志四方,马革包尸亦何有。匈奴未灭敢言归,独卧月明击刁斗。 营中健卒日纷纷,料得何人建大勋。君不见牧羊人奴取侯印,汉家争说卫将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歌行:古代乐府诗题,多描写边塞征战之事。
  • 祁连:山名,位于今甘肃省西部,古代常作为边塞的象征。
  • 猾贼:狡猾的敌人。
  • 陆离:光彩夺目的样子。
  • 挥霍:形容动作迅速而有力。
  • 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边塞的重要关隘。
  • 檄书: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
  • 贺兰山:山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古代常作为边塞的象征。
  • 行役: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 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 (féi):枯萎。
  • 尪兵:瘦弱的士兵。
  • 留后:古代军队出征时,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后方,称为留后。
  • 里正:古代乡里的小吏。
  • 马革包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尸体用马皮包裹。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做饭,晚上敲击以报时警戒。
  • 牧羊人奴:指西汉名将卫青,他原是牧羊人的奴隶,后成为汉武帝的大将军。
  • 卫将军:即卫青,西汉名将,多次击败匈奴,封为大将军。

翻译

天声远扬至祁连山北,深入敌人的巢穴追击狡猾的贼寇。手持光芒四射的长剑,挥舞间使得天空都失去了颜色。自从率领军队出玉门关,年年都在风尘中出没。檄书传递只隔着黑河,战火已近接贺兰山。行役之人谁不怀念故土,在马背上操持武器,冒着风雨。清晨更觉铁衣寒冷,害怕见到长空雪花飞舞。冻僵的眼睛茫茫然,枯叶凋零,寒鸦成群,居民稀少。巡逻的游骑害怕遇到敌人,守寨的瘦弱士兵忧愁被围。从军多年,常为将军留守后方。里正来时为我裹头,如今已成白发老人。自是男儿志在四方,即使战死沙场,用马革包裹尸体又有何妨。匈奴未灭,岂敢言归,独自在月光下敲击刁斗。营中健卒日日忙碌,料想何人能建立大功。君不见牧羊人的奴隶也能取侯印,汉家争相传颂卫将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和坚定意志。诗中通过“天声远振祁连北”等壮阔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边塞的辽远。同时,“行役谁人不怀土”等句,又深刻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诗末以卫青的典故,激励将士们即使出身卑微,也有机会建功立业,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塞的苍凉,又传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