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江太守留别韵二首

· 江源
使君惜别醉瑶京,三尺吴钩照胆明。 归马想应谙旧路,淩江今已忆高情。 心悬魏阙瞻齐政,道便乡关见自鸣。 回首庾关逢北使,折梅千里寄新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瑶京:繁华的京城。
  •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
  • 照胆明:形容刀剑锋利,能照见人的胆魄。
  • 淩江:即凌江,渡江。
  • 高情:高尚的情怀。
  •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后借指朝廷。
  • 齐政:治理得当,政治清明。
  • 乡关:家乡。
  • 自鸣:自然鸣响,比喻自然流露。
  • 庾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江西省大庾县南。
  • 北使:北方的使者。
  • 折梅:折取梅花,古代有折梅寄远以表思念的习俗。
  • 新声:新作的诗文。

翻译

江源太守在繁华的京城依依惜别,醉意中赠予我一把锋利的吴钩宝剑,剑光如镜,能照见人的胆魄。他归途中骑马想必熟悉旧日的道路,而我已渡江,心中却依然怀念他的高尚情操。我心系朝廷,期待他的政治清明,而我的道途便利,回到家乡,自然流露出对他的思念。回首在庾关偶遇北方的使者,我折下梅花,寄去千里之外的新作诗文,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江源对江太守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诗中通过“吴钩照胆明”等意象,展现了江太守的英勇与正直。后文则通过“心悬魏阙”、“道便乡关”等句,抒发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以“折梅千里寄新声”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