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履图

张良昔未遇,誓欲报韩仇。 进履圮桥下,虚心将有谋。 素书一授受,于焉相炎刘。 蹙秦暨蹶项,默运帷幄筹。 王业既大定,毅然乞封留。 列侯岂不贵,而托赤松游。 度彼良之心,报韩愿已酬。 区区黄石公,不知伊与周。 素书视典谟,治道孰为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进履:指张良在圮桥下为黄石公拾鞋穿鞋的故事。
  • 圮桥:古桥名,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的地方。
  • 素书:指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太公兵法》。
  • 炎刘:指汉朝,因刘邦自称是炎帝的后代而得名。
  • 蹙秦暨蹶项:指张良辅佐刘邦推翻秦朝和项羽。
  • 帷幄筹:指在帐幕中策划计谋。
  • 乞封留:指张良请求封地在留,以示谦退。
  • 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张良后来追随赤松子学道。
  • 典谟:指古代的经典文献,如《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等。

翻译

张良在未遇黄石公之前,曾发誓要为韩国报仇。他在圮桥下为黄石公拾鞋穿鞋,虚心学习,暗中策划复仇大计。黄石公传授给他《太公兵法》,从此张良辅佐刘邦,为汉朝的建立出谋划策。他不仅帮助刘邦推翻了秦朝,还击败了项羽,默默地在帐幕中运筹帷幄。汉朝王业大定后,张良毅然请求封地在留,表现出谦退的态度。虽然被封为列侯,但他选择追随赤松子学道。从张良的心愿来看,他为韩国报仇的愿望已经实现。至于黄石公,他可能并不知道张良最终的成就,就像伊尹和周公那样伟大。《太公兵法》与古代的经典文献相比,治理国家的智慧和策略,究竟哪个更为优越呢?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张良的智谋和忠诚,通过回顾他在圮桥下受教于黄石公,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再到最终选择追随赤松子学道的历程,展现了张良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诗中对张良的评价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对黄石公的智慧和《太公兵法》的价值提出了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经典文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

朱诚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