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韵十四首
故人重九饮,招我梵王家。
每爱粤乡乐,翻愁蜀道赊。
今朝白云酒,来岁锦城花。
踪迹无南北,功名浪自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五年:明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即公元1492年。
- 司空戴先生:指当时的官员戴先生,司空是古代官职名。
- 白去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梵王家:指佛教寺庙。
- 粤乡:指广东地区。
- 蜀道赊: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赊意为遥远。
- 白云酒:可能指一种酒名,也可能是形容酒如白云般纯净。
- 锦城花:锦城指成都,花指成都的繁华景象。
- 踪迹:指人的行踪或经历。
- 功名浪自誇:功名指官职和荣誉,浪自誇意为空自夸耀。
翻译
在弘治五年的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邀请我们一同前往白去寺游玩。在归途中,张靖州写下了九日遣怀之作,我便依照他的韵脚和了十四首诗。
故人在这重阳节邀请我共饮,地点选在了佛教寺庙。我常喜爱广东的乡土乐趣,却也忧虑通往四川的道路遥远。今日我们共饮如白云般纯净的美酒,来年或许能见到成都的繁华景象。人的行踪无定,南北漂泊,而那些功名荣誉,不过是空自夸耀罢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故人重九饮”展现了友人的深厚情谊,“翻愁蜀道赊”则流露出对遥远旅途的忧虑。通过“白云酒”与“锦城花”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最后,“踪迹无南北,功名浪自誇”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人生经历的流转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