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韵十四首

· 江源
禅宫足清赏,何必问仙家。 山色到门近,泉声绕涧赊。 白头羞落帽,短扎梦生花。 小杜诗堪笑,徒将酩酊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五年:明朝时期的一个年份,即公元1492年。
  • 司空戴先生:指当时的官员戴先生,司空是古代官职名。
  • 白去寺:地名,可能是一座寺庙。
  • 次其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格式创作新诗。
  • 禅宫:指寺庙。
  • 泉声绕涧赊:泉水的声音在山涧中回响,赊(shē)意为远。
  • 短扎梦生花:短扎(zhā)可能指简短的信件或诗句,梦生花形容诗句或文字如梦般美丽。
  • 小杜:指唐代诗人杜牧,因其诗风轻佻,被称为“小杜”。
  • 酩酊:形容醉酒的状态。

翻译

在弘治五年的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邀请我们一同前往白去寺游玩。归途中,张靖州写下了九日遣怀的诗作,我便依照他的韵脚创作了十四首诗。

寺庙的清幽足以让人欣赏,何必要去寻找仙人的居所。 山色近在门前,泉水的声音在远处的山涧中回响。 白发之下,我羞于重现落帽的典故,简短的诗句却如梦般绽放美丽。 想起杜牧的诗,不禁觉得好笑,他只是夸耀自己的酩酊大醉罢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白去寺游玩后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禅宫足清赏,何必问仙家”展现了诗人对寺庙宁静生活的满足,而“泉声绕涧赊”则生动描绘了山涧中泉水的悠远声音。后两句通过对杜牧诗的引用和评价,显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