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盗贼无休日,凭高泪满缨。 岷峨日悽怆,江汉失澄清。 故国遗军壁,孤城傍虏营。 兵戈生朔气,鼙鼓入秋声。 吹帽他时兴,登台此日情。 宾朋共一笑,俯仰异平生。 黄菊淮川晚,丹枫楚岸晴。 蹉跎栗里醉,憔悴泽中行。 近郭青山抱,回堤绿水萦。 长阴接远句,短日背高城。 墟里孤砧发,关河一雁鸣。 临觞忧战伐,对食想升平。 元帅谁摧敌,尚书尚用兵。 幽人独北望,疲卒举西征。 秋圃芳菲杂,闲门鸟雀盈。 垂萝飘几席,落叶袅檐楹。 夕竹捎烟劲,寒花泫露明。 光阴玄鸟变,湖海白鸥轻。 放逐宁违性,栖迟且避名。 苍生大臣在,莫自涕纵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岷峨(mín é):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称,泛指四川地区。
  • 军壁:指军队的营垒。
  • 鼙鼓(pí gǔ):古代军中用的小鼓,这里指战鼓声。
  • 吹帽:指风吹落帽子,古时文人常以此形容秋风。
  • 俯仰:指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墟里:村落。
  • 临觞(lín shāng):面对酒杯,指饮酒。
  • 元帅: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 尚书:古代官名,这里指高级官员。
  • 幽人:隐士。
  • 玄鸟:指燕子,因其羽毛黑色,故称玄鸟。
  • 栖迟:停留,居住。

翻译

盗贼横行无休止,我站在高处,泪水沾湿了帽带。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显得凄凉,江汉的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故乡的军队营垒已被遗弃,孤城紧邻敌人的营地。北方的战气弥漫,秋天的战鼓声响起。秋风吹落帽子,这是往日的景象,而今日我登上高台,心情却大不相同。朋友们一起笑谈,但低头抬头间,人生已变。黄色的菊花在淮河边晚开,红色的枫叶在楚江岸边晴朗。我像陶渊明一样醉酒,像屈原一样憔悴地行走。附近的青山环抱,回旋的绿水环绕。长长的阴影连接着远方的诗句,短日照在背对的高城。村落里孤零零的砧声响起,关河上有一只雁在鸣叫。面对酒杯,我忧虑战事,吃饭时想起和平的日子。元帅在指挥战斗,尚书还在用兵。隐士独自向北望,疲惫的士兵向西征。秋天的园子里花草杂乱,闲静的门前鸟雀满盈。垂下的藤萝飘在几席上,落叶轻轻摇曳在檐楹间。傍晚的竹子被烟雾笼罩,显得更加强劲,寒花在露水中显得格外明亮。光阴如燕子般变幻,湖海上的白鸥显得轻盈。我放逐自己,不违背本性,停留在此,暂时避开名声。苍生的大臣还在,不要自己涕泪纵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岷峨、江汉、黄菊、丹枫等,与战乱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的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