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伯生送亲还夷陵
送喜潘舆动,承欢解玉簪。
私情乌鸟疏,恩诏凤凰林。
昼锦供莱服,秋怀罢越吟。
路难回驭志,江稳放舟心。
雨露残冬景,风尘静夕阴。
荆门巴国尽,巫峡楚宫深。
碧树犹春色,黄鹂更好音。
莫因乡土乐,长往故山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潘舆:古代一种轻便的车,这里指代车。
- 解玉簪:解下头上的玉簪,表示辞别。
- 乌鸟: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比喻远方的亲人。
- 凤凰林:比喻皇宫或显贵之地。
- 莱服:古代一种礼服,这里指代官服。
- 越吟:指吟咏越地的诗,这里指思念家乡的诗。
- 回驭:回转马车,指返回。
- 荆门: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巴国:古代国名,位于今四川省东部。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
- 楚宫:楚国的宫殿,这里指楚地的遗迹。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
- 故山岑:故乡的山岭。
翻译
送别喜讯,车马启动,辞别时解下玉簪。私下的情感如同乌鸟般疏远,皇恩如凤凰林般降临。穿着官服享受白昼的荣耀,秋日思乡之情却止不住吟咏。道路艰难,无法回转马车表达归心,江流稳定,放舟顺流而下。雨露滋润着残余的冬景,风尘平息了傍晚的阴霾。荆门到巴国,巫峡至楚宫,一路尽是碧树和春色,黄鹂的鸣叫更是悦耳。不要因为对乡土的眷恋,就长久地留在故乡的山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潘舆”、“解玉簪”等细节,展现了辞别的深情。诗中“乌鸟”与“凤凰林”形成对比,表达了私情与皇恩的差异。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碧树”、“黄鹂”,以及对地理的提及,如“荆门”、“巴国”,增强了诗的空间感和情感深度。结尾的“故山岑”则是对乡愁的深刻表达,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