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八首

垒垒北邙山,松柏何脩脩。 松柏有时摧,人命安可留。 朝为华屋客,暮没归山丘。 洛中多豪贵,蔼蔼皆王侯。 高台临九衢,上有百尺楼。 宅第俨相望,轩车络如流。 存亡不预保,富贵安所求。 不如邀我友,乘马被轻裘。 遨游百年内,永以忘戚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垒垒:形容山势连绵不断。
  •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古代是贵族墓地。
  • 脩脩:形容树木茂盛。
  •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富贵人家。
  • :通“殁”,死亡。
  • 洛中:指洛阳,古都之一。
  • 九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 轩车:古代贵族乘坐的有帷幕的车。
  • 络如流:形容车马往来频繁,如同流水。
  • 预保:预先保全。
  • :通“披”,穿着。
  • 戚忧:忧愁。

翻译

连绵不断的北邙山上,松柏茂盛。松柏终有被摧折之时,人的生命又怎能长久留存?早晨还是富贵人家的宾客,傍晚却已归于山丘。洛阳城中多是豪贵之家,热闹非凡的都是王侯。高台临近九条大道,上面有高达百尺的楼阁。宅第庄严地排列,车马往来如同流水。生死无法预先保全,富贵又有何所求?不如邀请我的朋友,骑马穿着轻便的皮裘。在百年之内尽情遨游,永远忘却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邙山松柏和洛阳城中豪贵生活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富贵无常的哲理。诗中“朝为华屋客,暮没归山丘”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存亡不预保,富贵安所求”则进一步强调了追求富贵的不切实际。最后,诗人提出与友共游,忘却忧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