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陈汝大招集林氏园亭同陈幼孺郑性之康孟担徐惟起袁无竞分得阳字

· 佘翔
招隐城隅一草堂,开尊正对菊花黄。 台边薜荔寒秋水,槛外芙蓉弄夕阳。 云起三山藏古堞,风吹万籁转清商。 相看不醉茱萸酒,镜里空馀两鬓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陈汝大: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招集:召集,邀请。
  • 林氏园亭:林家的园林和亭子。
  • 陈幼孺郑性之康孟担徐惟起袁无竞:均为参与聚会的人名。
  • 分得阳字:指在诗会中分韵,每人根据“阳”字韵作诗。
  • 开尊:打开酒器,指开始饮酒。
  • 菊花黄:指菊花盛开,黄色是菊花的典型颜色。
  • 薜荔:一种植物,常绿藤本。
  • 寒秋水:形容秋天的水显得清冷。
  • 芙蓉:指荷花。
  • 弄夕阳:在夕阳下摇曳生姿。
  • 三山:神话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指远处的山。
  • 古堞:古代城墙的残垣。
  • 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 清商:秋风,也指秋天的音乐。
  • 茱萸酒:重阳节的传统饮品,茱萸有驱邪避疫的寓意。
  • 镜里空馀两鬓霜:镜中只能看到自己两鬓的白发,形容岁月流逝,人已老去。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陈汝大在林家的园亭中召集了一场聚会,邀请了陈幼孺、郑性之、康孟担、徐惟起、袁无竞等人。我们分韵作诗,我分到了“阳”字韵。

草堂中,酒杯正对着盛开的黄色菊花。台边的薜荔藤蔓在秋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寒冷,而亭外的荷花在夕阳的照耀下摇曳生姿。

云起时,远处的山峦遮掩了古老的城墙。风起时,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随着秋风流转,显得格外清脆。

我们相聚一堂,却不愿沉醉于茱萸酒中,因为镜中的自己,只剩下两鬓斑白的痕迹,提醒着我们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在林家园亭的聚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菊花黄”、“薜荔寒秋水”、“芙蓉弄夕阳”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园亭的画卷,而“镜里空馀两鬓霜”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风采和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