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大参之河南

十年京国重才雄,汝邓山川喜借公。 杜甫交游倾海内,谢家兄弟擅江东。 褰帷正属疮痍日,开府元当控扼中。 冬暮遥看南去节,楚天春望北来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国:京城,指北京。
  • 汝邓:地名,指河南一带。
  • 杜甫交游:指杜甫广泛结交朋友。
  • 谢家兄弟:指东晋时期的谢安、谢玄等兄弟,他们在江东有很高的声望。
  • 褰帷:揭开帷幕,指开始工作。
  • 疮痍:创伤,比喻社会上的疾苦。
  • 开府:设立府署,自选僚属,指担任高级官职。
  • 控扼:控制,掌握。
  • 遥看:远望。
  • 南去节:指南下的使节或官员。
  • 北来鸿:指北上的信使或消息。

翻译

在京城十年,你以雄才大略著称,如今你前往河南的汝邓地区,那里的山川定会因你的到来而欢喜。你像杜甫一样广交天下英才,又如谢家兄弟在江东那样享有盛名。在这个充满创伤和疾苦的时刻,你揭开工作的帷幕,担任重要职务,控制和掌握着关键的中枢。冬日里,我远远地望着你南下的使节,期待着春天时,能收到你北上的好消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任河南的祝福与期待。诗中,“十年京国重才雄”一句,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华和成就,又点明了友人与京城的深厚渊源。后文通过杜甫、谢家兄弟的典故,进一步以历史人物的成就来比拟友人的卓越。诗的结尾,作者以冬日的遥望和春天的期待,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工作的良好祝愿和对其消息的深切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社稷的关切。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