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访。
- 文达:李文达,明代名臣。
-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赐第:皇帝赐予的宅第。
- 辉光:光辉。
- 雷雨:雷电和雨水。
- 尘埃:灰尘。
- 斗山:比喻重要的地位或人物。
- 云孙:远孙,指与自己关系较远的后代。
- 通家谊:家族间的深厚情谊。
- 冠裳: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代官员。
翻译
拜访李文达公的祠堂, 故相的功名并未随时间消逝, 先朝赐予的宅第依旧光辉。 青松在雷雨后更显枝干挺拔, 古屋虽积尘埃,栋梁依旧坚固。 鱼水之欢已难再现千年前的盛况, 但李公的地位和影响,人们怎能一时忘怀? 远孙们也因家族间的深厚情谊, 常常穿着官服来此拜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明代名臣李文达的敬仰之情。诗中,“故相勋名未渺茫”一句,即表明李文达的功绩和名声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显赫。通过“青松雷雨馀枝干,古屋尘埃自栋梁”的描绘,诗人以青松和古屋为喻,形象地展现了李文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其宅第的坚固不朽。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鱼水已无千载遇”与“斗山安有一时忘”,强调了李文达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他的长久记忆。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远孙也常来此拜谒,显示了家族间对李文达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功绩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