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卢侍御樊氏洞中观梅见怀之作次韵

主家花忆绣衣人,仙洞诗看玉树亲。 未假霜威同索笑,却因丽藻独伤春。 秦箫暗度楼中月,洛袜微生水上尘。 白雪西台真有调,碧江东阁恨无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绣衣人:指身着华丽衣裳的贵客。
  • 玉树:比喻才貌出众的人。
  • 丽藻:美丽的词藻,此指美好的诗文。
  • 秦箫:古代秦地的箫声,常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
  • 洛袜:指洛水女神的袜子,比喻水中轻盈的波纹。
  • 白雪:指高雅的诗文或音乐。
  • 西台:指官署,此指高雅的场所。
  • 碧江:清澈的江水。
  • 东阁:指官署或学府,此指学问的殿堂。
  • 无津:无法渡过,比喻无法达到。

翻译

主人家的花让我想起了身着华丽衣裳的贵客,在仙境般的洞中欣赏诗篇,与才貌双全的人亲近。 未等到寒霜的威力一同欢笑,却因为美好的诗文独自感伤春光的流逝。 秦地的箫声在楼中的月光下暗暗传递,洛水女神的袜子在水面上微微激起尘埃。 西台中真的有高雅的诗调,而东阁的碧江却恨无法渡过,达到那学问的殿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梅花的观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诗中“绣衣人”与“玉树”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高雅情趣。后句中的“秦箫”与“洛袜”运用了典故,增添了诗意的深远。结尾的“白雪西台”与“碧江东阁”则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渴望与无法达到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