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隐寺次刘朝信

翠壁青莲界,苍苔白石关。 春来初出郭,日暮更登山。 岁月频经眼,烟霞可驻颜。 化城依宿处,自觉此身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壁:绿色的峭壁,形容山石碧绿如玉。
  • 青莲界:莲花盛开的境界,比喻清净之地。
  • 苍苔:深绿色的苔藓,常用于形容古老而静谧的环境。
  • 白石关:白色的石头构成的关隘,可能是山中的险要处。
  • :古代城市外围的城墙,此处指城市边缘。
  • :上山。
  • 岁月频经眼:频繁地看到岁月流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烟霞:云雾和彩霞,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
  • 驻颜:保持青春容颜,此处寓意延缓衰老。
  • 化城: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也指寺庙。
  • 自觉:自我感觉,此处指内心感受。
  • :同“闲”,安静、清闲。

翻译

在绿色的峭壁间,莲花盛开的圣地, 覆盖着厚厚的青苔,白色的石头关隘静静屹立。 春天刚从城外的田野来到, 傍晚时分,又独自攀登高山。 看着时光匆匆流过眼前, 希望在这美景中留住青春的容颜。 在这个修行者的家园里安顿下来, 我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无比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贤隐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游历的感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边的翠壁、青莲和苍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春天的到来和日暮的登山,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时光的感慨。他渴望通过欣赏烟霞美景来延缓岁月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在寺庙中找到心灵归宿的自在与闲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禅修的深刻理解。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