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杂兴三首

田怕秋阳老怕贫,谁能肮脏拔风尘。 穷年兀坐少生计,末路相逢无故人。 自爱漂摇栖倦翼,谁分浩荡慰穷鳞。 区区温饱何须较,莫负秋来风月身。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阳:秋天的阳光。
  • 肮脏:这里指高傲不屈的样子。
  • 拔风尘:超脱世俗。
  • 穷年:整年,一年到头。
  • 兀坐:独自端坐。
  • 末路:人生的尽头,比喻困境。
  • 故人:旧友。
  • 漂摇:漂泊不定。
  • 倦翼:疲惫的鸟翼,比喻疲惫的人。
  • 穷鳞:比喻困境中的人。
  • 区区:微小,不重要。
  • 温饱:基本的衣食需求。

翻译

田地害怕秋天的阳光,人害怕贫穷,谁能高傲不屈地超脱世俗呢? 一年到头独自端坐,生活缺少生计,在人生的尽头相遇,却没有旧友相伴。 自己喜爱漂泊不定的生活,疲惫的身心,谁能理解并安慰困境中的人呢? 微不足道的温饱问题何须计较,不要辜负了秋天的风月和自己的身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田怕秋阳老怕贫”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人生的困境。后文通过对“穷年兀坐”、“末路相逢无故人”等生活状态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作者以“区区温饱何须较,莫负秋来风月身”作结,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