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

· 王哲
得得修行,有令捷径走。子午俱无,何须卯酉。只用两珍,于余堪厮守。铅汞从教结作球。 恁则成丹,般般尽总透。摆正真风,名传不朽。搜出元初,那个为的友。到此方知是彻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得得:得道,指修行有成。
  • 捷径:直接而迅速的方法或途径。
  • 子午:指时间,子时和午时,这里可能指不拘泥于特定时间。
  • 卯酉:同样指时间,卯时和酉时,这里可能指不拘泥于特定时间。
  • 两珍:指两种珍贵的物质或元素,可能是指铅和汞。
  • 厮守:相伴,相守。
  • 铅汞: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两种金属,铅(qiān)和汞(gǒng)。
  • 结作球:结合成球状,比喻结合紧密。
  • 恁则:如此,这样。
  • 成丹:炼成丹药,比喻修行成功。
  • 般般:种种,各种。
  • :透彻,彻底。
  • 真风:真正的风气,指正道。
  • 名传不朽:名声永传,不朽。
  • 元初:最初,原始。
  • 的友:确切的朋友,指真正的伴侣或伙伴。
  • 彻头:彻底,完全。

翻译

修行有成,找到了一条捷径。无论是子时还是午时,都不需要拘泥;卯时酉时亦是如此。只需依靠两种珍贵的物质,其他的都可以相伴相守。铅和汞结合得如同一个紧密的球。

这样就能炼成丹药,所有的事情都能彻底透彻。摆正真正的风气,名声永传不朽。寻找出最初的状态,那个确切的伙伴。到此方知已经彻底。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修行者通过炼丹术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成就。诗中强调了不拘泥于时间,专注于两种关键物质的结合,象征着修行者对于内在精神和物质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炼丹的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达到彻悟的境界。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修行者对于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探索。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

王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