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拨棹

· 王哲
一更里,瞥看参罗万象列。搜出那坐正昙,内中位貌偏别。 向北方也,玉花结。银素将来细得热。把乌龟牢缠绁。 然后四只脚,狞狞子一齐打折。害风儿,怎生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瞥看:迅速地看。
  • 参罗:众多罗列。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 坐正昙:指正坐的佛像。
  • 位貌:位置和面貌。
  • 玉花结:玉制的花结,此处可能指某种装饰或象征。
  • 银素:银色的丝线。
  • 得热:变得温暖。
  • 乌龟:此处可能指某种象征或比喻。
  • 缠绁:束缚。
  • 狞狞子:形容凶猛的样子。
  • 打折:打断。
  • 害风儿:可能指某种风俗或习惯。

翻译

在一更时分,我迅速地观察到众多景象罗列,寻找那正坐的佛像,其内部的位置和面貌都与众不同。 向着北方,玉制的花结被银色的丝线细心地编织,使其变得温暖。 将乌龟牢牢地束缚起来,然后它的四只脚,凶猛地一齐被打断。 这害风儿,又该如何解释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场景,通过“瞥看参罗万象列”和“坐正昙”等词句,展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对佛像的独特理解。诗中“玉花结”和“银素”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精致而神秘的氛围。而“乌龟”的束缚与打断,则可能象征着某种束缚的解脱或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宗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