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照云溪
阴阳变化,万古同于此。得失暂时间,又何必、欣生恶死。存亡寿夭,都在百年中,回头看,北邙山,累累皆相似。
身如赁舍,性假权居止。何处是家乡,任六道、循环驱使。觉来放下,不受苦孜煎,非眷属,莫忧佗,且要堤防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阳:指自然界两种对立而又互补的力量或现象。
- 万古:极言时间之长久。
- 得失:指成败、利害。
- 欣生恶死:喜欢生而厌恶死。
- 存亡寿夭:生存与死亡,长寿与短命。
- 百年:指人的一生。
-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古代为墓地,常用来指代坟墓。
- 累累:形容坟墓众多,连绵不断。
- 赁舍:租来的住所。
- 性假:本性是暂时的,非永久。
- 权居止:暂时居住。
- 六道:佛教中指众生轮回的六种状态,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 循环驱使:指轮回不断。
- 觉来放下:醒来后放下一切。
- 不受苦孜煎:不承受痛苦和煎熬。
- 眷属:指亲人。
- 忧佗:担忧他人。
- 堤防自:自我防范。
翻译
阴阳的变化,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得失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又何必因为生而欢喜,因为死而厌恶呢?生存与死亡,长寿与短命,都在这百年人生之中。回头看看北邙山,那里的坟墓连绵不断,看起来都差不多。
身体就像租来的住所,本性只是暂时的居住。哪里才是真正的家乡呢?任由六道轮回不断驱使。醒来后放下一切,不受痛苦的煎熬。不是亲人,就不要担忧他人,更重要的是自我防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阴阳、生死、存亡等哲学概念,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轮回。诗中“阴阳变化,万古同于此”一句,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恒常规律。后文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生死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主张放下世俗的烦恼,不受轮回的束缚,体现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融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