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峰:指茅山的三座主峰,即大茅峰、中茅峰和小茅峰。
- 绝俗缘:断绝尘世的因缘。
- 羽衣:指道士的服装,也象征着仙人的身份。
- 消散:指道士修炼时心境的宁静和超脱。
- 真箓:道教中的真经。
- 清斋:清净的斋戒。
- 内篇:道教经典《黄庭经》的内篇,是修炼内丹的重要文献。
- 采药:指道士采集草药,用于炼丹或治病。
- 青涧:清澈的山涧。
- 散花:指道士修炼时的一种仪式,象征着超脱和净化。
- 白云边:指高远的天空,象征着超脱尘世。
- 精神:指道士修炼后的心灵状态。
- 羲皇太古先:指远古的羲皇时代,象征着最原始、最纯净的状态。
翻译
坐在茅山的三座主峰前,断绝了尘世的因缘,穿着羽衣的道士心境宁静,仿佛即刻就能成仙。 几年来在大洞中传授真经,十日清净斋戒中阅读内篇经典。 采集草药常在清澈的山涧底,散花仪式多在接近白云的高空边。 修炼后的心灵状态如同冰雪般纯净,达到了远古羲皇时代的原始纯净之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茅山道士的修炼生活,通过“三峰”、“羽衣”、“真箓”、“内篇”等词语,展现了道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状态。诗中“采药”、“散花”等动作,以及“精神如冰雪”、“羲皇太古先”的比喻,都深刻表达了道士对纯净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道家修炼的理想境界。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窝为赋此 》 —— [ 元 ] 成廷圭
- 《 上清卢道士所藏双龙图 》 —— [ 元 ] 成廷圭
- 《 送周草窗归九江 》 —— [ 元 ] 成廷圭
- 《 次张仲举侍读韵 》 —— [ 元 ] 成廷圭
- 《 半山歌为馀干周隐君作隐君早岁江湖中有半山行藁三十年晚归冠山终老焉 》 —— [ 元 ] 成廷圭
- 《 长江送别图题送周平叔之通州丞 》 —— [ 元 ] 成廷圭
- 《 赋得铁瓮城送杨克明之淮海书院山长 》 —— [ 元 ] 成廷圭
- 《 延祐三年东平申屠先生掾山南宪司行部夷陵毁曹操祠为孔子庙歌颂赋论者夥矣后四十年余亦赋一首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