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三首

客来为说淮南事,白骨如山草不生。 翻覆几回云雨手,登临无限古今情。 长街竟日人烟绝,小市通宵鬼火明。 欲省先茔归未得,悬河老泪若为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三首:次韵是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曹新民可能是原诗的作者,成廷圭在这三首诗中回应了曹新民的诗。
  • 淮南事:指淮南地区的战乱或灾难。
  • 白骨如山:形容战乱后尸骨堆积如山的惨状。
  • 草不生:形容战乱后土地荒芜,连草都无法生长。
  • 云雨手:比喻政治上的翻云覆雨,即权谋变化无常。
  • 登临:登高望远。
  • 古今情:指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 长街:指城市中的主要街道。
  • 人烟绝:形容街道上无人,荒凉至极。
  • 小市:小集市。
  • 鬼火明:形容夜晚小市中只有鬼火(磷火)闪烁,景象凄凉。
  • 先茔:祖先的坟墓。
  • 悬河老泪:形容泪水如悬河般流淌,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 若为倾:如何能够倾尽。

翻译

客人来告诉我淮南的惨状,战乱后尸骨堆积如山,土地荒芜连草都无法生长。政治上的权谋变幻无常,我登高望远,对历史和现实充满了感慨。城市的主要街道整日无人,荒凉至极,而小集市在夜晚只有鬼火闪烁,景象凄凉。我想去祭拜祖先的坟墓却未能如愿,我的泪水如悬河般流淌,这悲伤如何能够倾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的沉痛感慨。诗中“白骨如山草不生”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乱的惨烈,而“长街竟日人烟绝,小市通宵鬼火明”则进一步以荒凉的街景和凄凉的夜市,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痛。结尾的“悬河老泪若为倾”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其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尽哀思。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