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曲:山名,即茅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
- 仙人:指隐居的高士。
- 止善君:指王止善,人名。
- 乱离:指社会动荡,战乱。
- 尘氛:尘世的纷扰。
- 一苇:比喻小船。
- 淩:同“凌”,渡过。
- 沧海:大海。
- 三茅:指茅山的三位道教神仙。
- 管白云:指隐居山林,管理白云,即隐居生活。
- 丹井:炼丹用的井。
- 石髓:指石钟乳,古人认为可以炼丹。
- 宝函:指装有珍贵物品的匣子。
- 封检:封存检查。
- 天文:指天象,这里可能指道教的秘籍或符箓。
- 方壶:传说中的仙山。
- 苏台:指苏州的台阁,这里可能指王止善的居所。
- 候鹤群:等待仙鹤,象征等待仙人或隐士的归来。
翻译
句曲山的仙人王止善,你在何处躲避这乱世的纷扰?独自乘着小船渡过大海,又有谁与你一同管理茅山的白云呢?你用丹井的水洗瓢,分享石髓,宝函中封存着神秘的天文。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在方壶山相约的日子,我将在苏州的台阁上,夜夜等待你的仙鹤群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王止善的敬仰与思念。诗中,“句曲仙人止善君”一句,即点明了王止善的隐士身份和高洁品格。“乱离何处避尘氛”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王止善选择远离尘嚣的决心。后几句通过描绘王止善的隐居生活和神秘的道教元素,如“丹井洗瓢分石髓”、“宝函封检秘天文”,进一步加深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结尾的“他年定有方壶约,几夜苏台候鹤群”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题张德长草堂二首 》 —— [ 元 ] 成廷圭
- 《 仪真向有馆驿久废船马俱无使客不便省委宣使梁克诚振治一新粲然可观诸公有诗题赠因题卷后 》 —— [ 元 ] 成廷圭
- 《 笠泽同倪云林王伯纯饭散过大姚江舟中赋 》 —— [ 元 ] 成廷圭
- 《 再次韵 》 —— [ 元 ] 成廷圭
- 《 和南宗上人高韵就呈可庭山主诗 》 —— [ 元 ] 成廷圭
- 《 题杨仲德照磨自汴梁归话中原荆棘蔽野人烟断绝闻复山东感而赋此 》 —— [ 元 ] 成廷圭
- 《 和孙行简夜宿万寿山经阁诗韵二首 》 —— [ 元 ] 成廷圭
- 《 次俞绍堂见赠诗韵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