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蓬莱 · 纸旗上书

· 王哲
边境静,乞觅得便宜。战鼓复为韶乐鼓,征旗还作化缘旗。便见太平时。 那减舍,第一莫迟迟。王哲害风无忧子,当三折二小钱儿。伏愿认真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乞觅:请求,寻求。
  • 韶乐:古代的一种音乐,这里指和平时期的音乐。
  • 化缘旗:指用来募集资金或物资的旗帜。
  • 太平时:和平时期。
  • 减舍:减少,这里指减少战争或冲突。
  • 王哲害风:王喆自称,害风意指自己与众不同,有特殊的使命。
  • 无忧子:无忧无虑的人,这里指王喆自称。
  • 当三折二小钱儿:可能是指某种货币的兑换或使用方式,具体含义不明。
  • 伏愿:虔诚地希望。
  • 真慈:真正的慈悲。

翻译

边境安宁,我寻求到了便利。战鼓声变成了和平的韶乐,征战的旗帜转而成为募集善款的旗帜。这就预示着太平盛世的到来。

不要减少,最重要的是不要拖延。我,王喆,自称是无忧无虑的人,使用一种特殊的货币方式。我真诚地希望,真正的慈悲能够实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通过将战鼓变为韶乐,征旗变为化缘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诗中,“王哲害风无忧子”显示了作者的自我认知和特殊身份,而“伏愿真慈”则表达了他对慈悲和和平的深切期望。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

王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