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雪中十二律

· 叶颙
玉树琼林一夜荣,误将春色恼芳情。 空花发艳无真实,冻树飘绵不老成。 徒使醉翁增酒价,且寻吟社定诗盟。 刘叉去后无佳句,羞睹寒光伴月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子: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某一年的庚子年。
  • 叶颙:元代诗人,生平不详。
  • 玉树琼林:形容雪后的景象,树木被雪覆盖,如同玉石和琼瑶一般美丽。
  • :繁荣,这里指雪后树木的美丽景象。
  • 春色恼芳情:春色引起了人们的烦恼和情感波动。
  • 空花:指雪花,因为雪花看似美丽却无实质。
  • 发艳:绽放美丽。
  • 无真实:没有实质,比喻雪花的美丽是短暂的,不真实。
  • 冻树飘绵:形容树枝上挂着的雪,像绵絮一样飘动。
  • 不老成:不成形,不稳定。
  • 醉翁:指喜欢饮酒的人。
  • 增酒价:因为雪天路难行,酒的运输成本增加,导致酒价上涨。
  • 吟社:诗社,诗人聚集的地方。
  • 定诗盟:订立诗歌创作的盟约或规则。
  • 刘叉:唐代诗人,以豪放著称。
  • 无佳句:没有好的诗句。
  • 羞睹寒光伴月清:羞于看到寒冷的月光,因为自己的诗才不如前人。

翻译

一夜之间,玉树琼林般的雪景让树木显得格外繁荣,却误以为春天来临,惹起了人们的烦恼和情感波动。雪花虽然美丽,却无实质,冻树上挂着的雪像绵絮一样飘动,形态不稳定。这雪景使得喜欢饮酒的人因为酒价上涨而烦恼,同时也让诗社的诗人们订立了新的诗歌创作规则。自从刘叉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好的诗句,我羞于看到这寒冷的月光,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不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雪后清晨的景象,通过对比雪花的美丽与无实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玉树琼林”与“空花发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雪景的虚幻美。后句通过“醉翁增酒价”和“吟社定诗盟”反映了雪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责任感。结尾的“羞睹寒光伴月清”则透露出诗人对前人诗才的敬仰与自我反省。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