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堂

· 牟巘
建武重名节,狂奴态犹故。 客星复何事,一夕感乾度。 风声激末造,骈首死党锢。 而五百里内,乃有贤人聚。 行行望德星,高阳里中去。 德隆则星晷,时网不足与。 元气之所全,政在簪盍处。 乃知忠贤类,天每下其顾。 二老甘隐沦,四海起尊慕。 有如子孙行,已是廊庙具。 深期任世道,相期扶国步。 皇路方险岩,倾辀当急赴。 赤手徒捧块,讵障奔流怒。 濡迹本救时,其忍诿诸数。 事盖有至难,竟乖天所付。 汝南榜堂皇,考亭绘缣素。 室有聚星事,四远竞传布。 老眼苦昏暗,见画如隔雾。 卷还坐太息,冰炭扰百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
  • 狂奴:狂放不羁的人。
  • 客星:指突然出现的星星,比喻突然出现的人物。
  • 乾度:天命,天意。
  • 末造:末世,衰败的时代。
  • 骈首:并列,并排。
  • 党锢:东汉时期的一种政治迫害,指宦官集团对士大夫的迫害。
  • 德星:象征贤人的星。
  • :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 簪盍:簪子和盍,比喻朋友相聚。
  • 隐沦:隐居。
  • 廊庙:朝廷,国家。
  • 倾辀:倾覆的车辆,比喻国家的危难。
  • :岂,怎能。
  • 诿:推卸。
  • 缣素:细绢,用来作画。

翻译

东汉光武帝时期重视名节,那些狂放不羁的人依旧保持着他们的本色。客星这样的星星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夜之间就能感受到天命的变化。风声激荡着衰败的时代,士大夫们并排死于党锢之祸。然而在这五百里之内,却有贤人聚集。他们行进着,望着象征贤人的德星,前往高阳里中。德行的高尚就像观测日影的晷一样,时代的大网不足以束缚他们。元气得以保全,政治上的朋友相聚之处正是如此。于是知道忠贤之人,天意总是眷顾他们。两位老者甘愿隐居,四海之内都对他们表示尊慕。就像他们的子孙一样,已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深切期望能担任世道的重任,相互期待扶持国家的步伐。国家的道路正处在险峻之中,他们应当急速前往。赤手空拳只能捧起土块,怎能阻挡奔流的愤怒。他们虽然只是为了救时,但怎能忍心推卸天命。事情本就极其艰难,最终违背了天意。汝南的堂皇之榜,考亭的细绢之画。室内有聚星的传说,四面八方都在竞相传布。我这双老眼虽然昏暗,看到这些画却如同隔着雾。卷起画卷坐在那里深深叹息,冰炭般的忧虑扰乱了百般思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东汉时期政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贤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建武重名节”一句,即点明了时代背景,而“客星复何事,一夕感乾度”则巧妙地以天文现象比喻政治变迁。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贤人聚集、隐居老者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贤的推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