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阎静斋徐容斋二学士

· 牟巘
斯人宗工国司命,容斋有容静斋静。 海涵岳峙俱伟人,心同道同不同姓。 向来先后持玉节,共仰福星在吴分。 一公归领集仙班,一公继登六鳌禁。 大名本是宰相职,高搴书帷地步峻。 导密亦是翰林长,快埽槐厅消息紧。 天教两翁转鸿钧,赤子到头合苏醒。 东南秀士颇不乏,当年著意极搜引。 而今造化况在手,想见姓名犹见省。 石生已起有温生,我爱莫助德怲怲。 苦为百草忧春雨,坐待风霜发苕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工:宗师,指在某一领域有极高造诣的人。
  • 国司命:国家的命脉,指掌握国家重要事务的人。
  • 海涵岳峙:形容人的气度宏大,如海之包容,如山之稳固。
  • 伟人:杰出的人物。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象征权威和尊贵。
  • 福星:象征好运和吉祥的星。
  • 吴分:吴地,指江苏一带。
  • 集仙班:指聚集贤才的地方。
  • 六鳌禁:指皇宫,传说中的六鳌支撑天地,比喻皇宫的稳固和尊贵。
  • 宰相职:指宰相的职位,国家最高行政官员。
  • 书帷:指书房,也指学问的殿堂。
  • 槐厅:指翰林院,古代负责编纂国史和起草诏令的地方。
  • 转鸿钧:比喻转变国家的命运。
  • 赤子:指百姓,人民。
  • 苏醒:恢复生机。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也指命运。
  • 见省:被省察,被重视。
  • 德怲怲:形容德行显著。
  • 百草:泛指各种植物。
  • 春雨:春天的雨水,比喻及时的恩惠或帮助。
  • 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 苕颖:苕是苇花,颖是禾本科植物的穗,这里比喻等待成熟的时机。

翻译

这位人物是国家的宗师和命脉,容斋有着包容的胸怀,静斋则显得静谧。他们都像海一样包容,像山一样稳固,都是杰出的人物,虽然姓氏不同,但心意和道义是相同的。他们曾经先后持有玉节,共同让人仰望,如同福星降临吴地。一位回去领导贤才的聚集,另一位则继续在皇宫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们的名声本就是宰相的职责,高高在上,学问殿堂地位崇高。引导着秘密,也是翰林院的长官,翰林院的消息传递得非常快。上天让两位老翁转变国家的命运,百姓最终会恢复生机。东南地区有很多才俊,当年他们非常重视并极力搜寻和引荐。而现在,他们掌握着命运,想见他们的姓名仍然被重视。石生已经起来了,还有温生,我非常喜爱他们,但无法提供帮助,他们的德行显著。我为各种植物担忧春天的雨水,坐着等待风霜,直到苇花和禾穗成熟。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两位学士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他们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诗中“海涵岳峙”形容他们的气度宏大,而“心同道同”则强调了他们精神上的契合。后文通过“玉节”、“福星”等意象,展现了他们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他们德行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贤才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