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

朱楼远迢递,缭以十里墙。 浮云隐华桷,夹路翳杉篁。 山河未曾改,世事不可量。 往者胡马来,主人意苍黄。 半死半脱走,儿女不及将。 朝为绮罗丛,暮作瓦砾场。 近传有其妾,托身于襄阳。 一男作酒保,相望居河梁。 骨肉各分别,中原渺茫茫。 浮云何足羡,俛仰悲荒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楼:红色的楼阁,这里指华丽的建筑。
  • 迢递:遥远的样子。
  • 缭以:围绕。
  • 华桷(jué):华丽的屋檐。
  • (yì):遮蔽。
  • 杉篁:杉树和竹子。
  • 苍黄:慌张,惊慌失措。
  • 绮罗丛:指繁华富贵的生活。
  • 瓦砾场:废墟,破败的地方。
  • 襄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 酒保:酒店的服务员。
  • 河梁:河上的桥梁,这里指相隔不远的地方。
  • 俛仰:俯仰,指时间的短暂。

翻译

红色的楼阁远远地矗立,周围环绕着长达十里的墙。浮云遮蔽了华丽的屋檐,路旁杉树和竹子相互遮掩。山河依旧,但世事难以预料。过去胡人的马队来犯,主人惊慌失措。一半人逃走,一半人死去,来不及带走儿女。早晨还是繁华富贵之地,晚上就成了废墟。最近听说有他的妾室,寄身于襄阳。一个儿子成了酒店的服务员,他们相隔不远地居住在河的对岸。骨肉分离,中原大地一片渺茫。浮云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俯仰之间,只感到荒凉悲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家园破败和人生无常。通过对比朱楼的繁华与废墟的凄凉,以及主人公家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朱楼”与“瓦砾场”、“绮罗丛”与“酒保”,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