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

文章不用世,毫端弄春妍。 满听疑可采,蹑空若浮烟。 君尹西都日,琅琅贾董篇。 如种田得谷,如凿井得泉。 子虚与大人,缥缈淩云仙。 簜节病桑梓,不置巢边鸢。 问君取士意,取士当谁先。 勿取春华艳,祇取秋柏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毫端:笔尖。
  • 蹑空:踏空,比喻虚幻不实。
  • 贾董:指贾谊和董仲舒,两位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
  • 子虚:虚构的,不真实的。
  • 簜节:古代用来节制音乐的竹制乐器。
  • 桑梓:指故乡。
  • :只,仅仅。

翻译

文章如果不能被时代所用,笔尖下的春光也只是徒然美丽。听起来似乎值得采纳,但实际上却像空中的浮烟一样虚幻。想起你在西都的日子,那些贾谊和董仲舒般的文章琅琅上口。就像种田收获谷物,就像凿井得到泉水一样实在。那些虚构的“子虚”与“大人”,飘渺如同凌云的仙人。你用簜节来治疗对故乡的思念,却不愿意安置巢边的鸢鸟。问我取士的意图,取士应该以谁为先。不要只取春天的花朵艳丽,更应取秋天的柏树坚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章与取士的深刻见解。首先,作者认为文章如果不能服务于时代,那么其美丽也只是表面的,缺乏实质价值。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和对比,强调了实在与虚幻、春华与秋实的区别,暗示了取士应看重的是实质而非外表。最后,作者通过对“春华”与“秋柏”的选择,进一步阐明了取士应以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先,而非短暂的华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与人才选拔的独到见解。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