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子华春云出谷图

· 叶颙
云住山色佳,云去山骨瘦。 云物屡变更,青山但如旧。 子华亦何人,胸有山水痼。 嵯峨万叠青,收拾在尺素。 春云去何之,出谷渐弥布。 滃郁复氤氲,天下期盖覆。 或然化甘霖,江山起烟雾。 枯槁及林木,巨细沾雨露。 慎勿谩遮天,掩蔽激众怒。 无心我亦云,偶出非有故。 读书幸不多,早被儒冠误。 巍然抗高节,要与云同步。 得失费卷舒,坐阅岁月度。 富贵情易图,不义愧攀附。 负郭二顷田,自足慰衰暮。 慇勤送云出,我欲寻归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嵯峨(cuó é):山势高峻。
  • 滃郁(wěng yù):云雾浓密。
  •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甘霖:及时雨。
  • 遮天:遮蔽天空。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身份。
  • 抗高节:坚持高尚的节操。
  • 卷舒:卷曲和舒展,比喻事物的变化。
  • 负郭:靠近城郭。
  • 慇勤(yīn qín):殷勤,热情周到。

翻译

云在山中,山色显得更加美丽;云离去后,山体则显得瘦削。云的形态屡次变化,但青山始终如一。唐子华是何等人物,他心中有着对山水的深深痴迷。他描绘了高耸入云的青山,将其浓缩在画布上。春天的云朵不知飘向何方,从山谷中涌出,逐渐遍布天空。云雾浓密而又氤氲,仿佛要覆盖整个世界。有时它们化作甘霖,使江山间烟雾缭绕。无论是枯萎的树木还是大小不一的植物,都沾染了雨露。千万不要试图遮蔽天空,这样的行为会激起众怒。我也是无心之云,偶尔出现并非有意。我读书不多,早早被儒生的身份所误。我坚持高尚的节操,希望能与云同行。得失之间,我坐看岁月的流逝。对于富贵,我情有独钟,但对于不义之举,我感到羞愧。靠近城郭的二顷田地,足以慰藉我的晚年。我热情地送云离去,我想要寻找回家的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云与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云住山色佳,云去山骨瘦”一句,巧妙地以云的变化来映衬山的静态美,展现了山的永恒与云的变幻。后文通过对云的多种形态和作用的描写,进一步以云喻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