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 牟巘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椀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茗椀(míng wǎn):茶碗,指品茶。
  • 香炉:用于焚香的器具。
  • 古易编:古代的易经书籍。
  • 急流勇退:比喻在顺利或成功时及时退隐。
  • 介石:坚硬的石头,比喻坚定不移。
  • 几先:预先,事先。
  • 三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指高山。
  • 露下:露水降落。
  • 清唳(lì):清脆的鸟鸣声。
  • 九锁山:形容山势险峻,难以攀登。
  • 断俗缘:断绝尘世的联系。
  • 丹泉:传说中的仙泉,饮之可以长生不老。

翻译

不贪图富贵,便如同神仙一般,品茶焚香,研读古易经。谁能在这急流中勇敢地退隐,方才知道坚石般的坚定是预先的智慧。在高山之巅,露水之下,听闻清脆的鸟鸣,九锁山中断了尘世的联系。欣喜有诗人相伴居住,何时能一同醉饮那传说中的仙泉,笑谈风月。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茗椀香炉古易编”描绘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场景,而“急流勇退”和“介石是几先”则体现了诗人对及时退隐和坚定信念的赞赏。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