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夏口崔尚书

· 李频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依仁:依靠仁德。
  • (juān):雕刻。
  • 栖止:停留,居住。
  • 塞鸿:指北方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

翻译

一顿饭的恩情至今仍难以忘怀,何况我还依靠着您的仁德度过了一整年。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报答您的恩情,而不希望只是空洞地刻在骨头上。 城中的夜晚,风声呼啸,角声高亢,江边的春天,波浪翻涌,船只颠簸。 我们曾经一起停留的地方,现在我却要独自离去,走在塞外鸿雁之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夏口崔尚书的感激之情以及离别的不舍。诗中,“一饭仍难受”体现了诗人对崔尚书恩情的铭记,“依仁况一年”则进一步强调了崔尚书的仁德对诗人的重要影响。后两句通过对城晚风高和江春浪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离别氛围。结尾的“独去塞鸿前”则以塞鸿为喻,表达了诗人独自离去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