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 杜甫
飘飘苏季子,六印佩何迟。 早作诸侯客,兼工古体诗。 尔贤埋照久,余病长年悲。 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缁。 为人苍梧庙,看云哭九疑。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飘:形容苏季子的风采。
  • 苏季子:指苏四郎,季子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 六印佩何迟:指苏四郎尚未得到应有的官职和荣誉。六印,古代官印的象征,代表高官显爵。
  • 诸侯客:指苏四郎曾游历各地,受到诸侯的接待。
  • 古体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与近体诗相对。
  • 埋照:比喻才华被埋没。
  • 卢绾: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此处用以象征边疆。
  • 岁阳初盛动:指冬末春初,阳气开始旺盛。
  • 王化:指帝王的教化。
  • 磷缁:比喻变化无常。
  • 苍梧庙:指祭祀舜帝的庙宇,舜帝葬于苍梧之野。
  • 九疑:指九疑山,相传舜帝葬于此。

翻译

苏季子风采翩翩,却迟迟未能佩戴象征高官的六印。 他早年便游历诸侯之间,擅长写作古体诗。 你的才华久被埋没,而我则因病长年悲伤。 卢绾应当出征的日子,楼兰国也到了需要斩断联系的时候。 随着岁末阳气的初盛,帝王的教化却显得变化无常。 为了那些在苍梧庙中祭祀的人们,我看着云彩,为九疑山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暮冬时节送别苏四郎前往桂州任职时所作。诗中,杜甫赞美了苏四郎的才华与风采,同时表达了对苏四郎才华未得到充分认可的遗憾,以及自己因病而生的悲伤。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卢绾须征日”和“楼兰要斩时”,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结尾处的“为人苍梧庙,看云哭九疑”则寄托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