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绝岸:陡峭的岸边。
  • 寒房:寒冷的房间。
  • 烛影微:烛光微弱。
  • 岭猿:山岭中的猿猴。
  • 霜外宿:在霜冻的外面过夜。
  • 江鸟:江边的鸟。
  • 夜深飞:在深夜中飞翔。
  • 独坐:独自坐着。
  • 亲雄剑:亲近、抚摸着雄壮的剑。
  • 哀歌:悲伤的歌曲。
  • 叹短衣:叹息穿着简陋的衣服。
  • 烟尘:战乱的景象。
  • 阊阖:宫门,这里指京城。
  • 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
  • 壮心违:壮志未酬。

翻译

陡峭的岸边风势威猛,寒冷的房间里烛光微弱。 山岭中的猿猴在霜冻的外面过夜,江边的鸟儿在深夜中飞翔。 我独自坐着,抚摸着雄壮的剑,唱着悲伤的歌曲,叹息自己穿着简陋的衣服。 战乱的景象围绕着京城,我虽已白发苍苍,但壮志未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寒冷的夜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壮志未酬的哀愁。诗中“绝岸风威动”和“寒房烛影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诗人内心的凄凉。后两句通过对猿猴和江鸟的描写,进一步以动物的夜生活来衬托诗人的孤独。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未酬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