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 杜甫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àng):指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 夜郎:古地名,在今贵州省境内。
  • :小河。
  • 白帝: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 :指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
  • 蒸裹:指蒸煮的食物。
  • 焦糟:指烤焦的酒糟,一种食物。
  • (pán):古同“盘”,盘子。

翻译

瘴气并未完全消散,但冬天来临也不难熬。 夜郎的溪水在日光下温暖,白帝城的峡风却带着寒意。 蒸煮的食物仿佛来自千家万户,烤焦的酒糟幸好还有一盘。 这个日子在南方国家尤为重要,旧时的习俗自然让人欢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十月一日的景象,通过对比夜郎溪的温暖与白帝峡的寒冷,展现了地域的气候差异。诗中提到的蒸裹和焦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结尾提到“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旧时习俗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传统文化的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