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上山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山(sōng shān):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
- 藜杖(lí zhàng):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泛指普通的手杖。
- 千岩万壑(qiān yán wàn hè):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 周毕(zhōu bì):遍及,全部完成。
- 神返初(shén fǎn chū):精神回到最初的状态。
- 形质(xíng zhì):身体和精神。
- 蹇涩(jiǎn sè):行走困难,不流畅。
翻译
夜晚梦见自己登上嵩山,独自携带一根藜杖出发。 在梦中,我游览了无数的山峰和深谷,每一处都走遍了。 在梦里,我的脚没有病痛,感觉自己像年轻时一样健康。 当我醒来,意识到精神已经回到最初的状态,身体依旧是原来的样子。 我这才明白,身体和精神之间,身体生病而精神可以无恙。 身体和精神都是虚幻的,梦中的景象也并非真实。 白天行走虽然困难,但夜晚行走却颇为安逸。 昼夜平分,这段时间里又有什么得失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感悟。诗中,“夜梦上嵩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而“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则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活力的怀念。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形神”关系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虚幻和梦的真实性。最后,诗人以昼夜的平分来比喻生活的平衡,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