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涨

· 杜甫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涨:江水上涨。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门,常指简陋的门户。
  • 急流:湍急的水流。
  • 下床:从床上下来。
  • 高数尺:高度达到数尺。
  • 倚杖:拄着拐杖。
  • 中洲:江中的小岛。
  • 细动:轻微地移动。
  • 迎风燕:迎着风飞翔的燕子。
  • 逐浪鸥:随着波浪飞翔的海鸥。
  • 渔人:捕鱼的人。
  • 萦小楫:缠绕着小桨。
  • 容易:这里指轻松地。
  • 拔船头:把船头拉起。

翻译

江水上涨,涌到了柴门外,儿童们急忙报告急流的情况。 我从床上下来,水已经高到数尺,拄着拐杖,水淹没了江中的小岛。 燕子迎着风轻轻地移动,海鸥随着波浪轻轻摇摆。 渔人轻松地缠绕着小桨,把船头拉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突然上涨的情景,通过儿童的急报、诗人的亲身体验以及自然界动物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水势的迅猛。诗中“下床高数尺”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水位的迅速上升,而“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则通过燕子和海鸥的动态,巧妙地映衬出江水的汹涌。最后,渔人轻松拔船头的动作,既显示了渔人的熟练,也暗示了江水虽然涨得急,但并未造成太大的困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