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

·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东峡: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 黄鱼:一种鱼类,此处可能指黄颡鱼。
  • 脂膏:指鱼的脂肪。
  • 筒桶:捕鱼用具。
  • 风雷:比喻捕鱼时的声势。
  • 涎沫:鱼的唾液。
  • 龙鳞:比喻鱼的鳞片。

翻译

每天都能看到巴东峡,黄鱼随着波浪涌出,显得新鲜活泼。 这些鱼的脂肪被用来喂养狗,因为它们长得太大,已经不适合食用。 捕鱼的筒桶已经使用了很久,捕鱼时的声势如同风雷一般,仿佛有神助。 泥沙中卷起了鱼的唾液,回头一看,那些鱼的鳞片就像龙的鳞片一样令人惊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巴东峡中黄鱼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具体的细节,展现了黄鱼的生存状态和捕鱼场景。诗中“脂膏兼饲犬”一句,既反映了黄鱼脂肪的丰富,也暗示了它们的命运。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感,使读者对黄鱼和捕鱼活动产生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