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槛行

· 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 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折槛(zhé jiàn):指汉代朱云因直言进谏而被皇帝下令斩首,后因众人求情而免死,但槛木被折断,后世用以比喻直言进谏。
  • 房魏:指房玄龄和魏征,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谋臣。
  • 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未登基前被封为秦王。
  • 青衿(qīng jīn):古代学子穿的青色衣服,这里指学子。
  • 胄子(zhòu zǐ):古代贵族的子弟。
  • 白马将军:指勇猛的将领。
  • 朱云:汉代名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这里比喻直言进谏的艰难。
  • 娄公宋公:指娄师德和宋璟,两位都是唐朝的贤臣。
  • 先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翻译

唉,房玄龄和魏征这样的贤臣再也见不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学士们也是难以企及的。 穿着青衣的学子们困顿于泥泞之中,而白马将军们则如雷电般勇猛。 千年以来,像朱云那样敢于直言的人少之又少,至今折槛的景象只剩下嶙峋的回忆。 娄师德沉默不语,宋璟却敢于直言,还记得先皇李世民能够容忍直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直言进谏精神的推崇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诗中“折槛”一词,既是对朱云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直言进谏精神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房玄龄、魏征等贤臣的怀念,以及对朱云、娄师德、宋璟等直臣的赞颂,表达了对唐朝初期政治清明、君臣相得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朝政腐败、直言难进的批评。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历史情怀和政治理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