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二首

· 杜甫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 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 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àn):平静,安静。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 殊俗:不同的风俗。
  • :描述,样子。
  • 巢居:指原始的居住方式,如树上筑巢。
  • 曾台:高台。
  • :向下看。
  • 风渚:风中的小洲。
  • 佳客:尊贵的客人。
  • 沈思:深思。
  • 延伫:长时间站立。
  • 挂帆:扬帆。
  • 远色:远方的景色。
  • 惊浪:汹涌的波浪。
  • 吴楚:古代地名,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蛟螭 (jiāo chī):传说中的水中怪兽。
  • 寇盗:盗贼。

翻译

青山静谧无华,秋露点点难以计数。 片片云朵浮在水面,沙中传来萧萧雨声。 异域风情,人们筑巢而居,高台俯瞰风中的小洲。 尊贵的客人远行万里,深思中久久站立。 扬帆远行,穿越远方的景色,惊涛骇浪遍布吴楚之地。 长久阴霾,蛟龙和怪兽出没,盗贼又不知多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景图,通过青山、白露、水上云、沙中雨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描绘了异域的风情,而“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则表达了远行者的深沉思绪。最后两句“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则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蛟螭和寇盗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