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纪:指南方地区。
- 巫庐:指巫山和庐山,这里泛指南方山脉。
- 瘴:指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 太古:远古时代。
- 蛮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昆崙:即昆仑山,这里泛指高山。
- 天关:天险,指高山的险要之处。
- 玄猿:黑色的猿猴。
- 口噤:口闭,指因寒冷而闭口。
- 白鹄:白色的天鹅。
- 翅垂:翅膀下垂,形容因寒冷而无力。
- 春泥:春天的泥土。
翻译
南方地区,巫山和庐山之间的瘴气从未断绝,自古以来这里从未下过一尺厚的雪。南方的长老们抱怨着严寒,高耸的昆仑山和天险之处都被冻得仿佛要断裂。黑色的猿猴因为寒冷而闭口无法啸叫,白色的天鹅翅膀下垂,眼中流出血来。如何才能用春天的泥土来修补这裂开的大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严冬的苦寒景象,通过夸张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南方严寒的深刻感受。诗中“太古以来无尺雪”一句,既表现了南方的气候特点,也暗示了这种极端天气的罕见和严酷。后文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氛围,如“玄猿口噤不能啸”和“白鹄翅垂眼流血”,生动地描绘了寒冷对生命的摧残。最后一句“安得春泥补地裂”,则寄托了作者对温暖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界和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