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觱篥

· 杜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觱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 沧江:泛指江河,这里指长江。
  • 衰年:老年。
  • 侧耳:形容专心倾听。
  • 塞曲:边塞的曲调,通常指悲壮的乐曲。
  • (xū):忽然。
  • 急管:急促的管乐声。
  • 风湍:急流的风。
  • 干戈:战争的代称。
  • 行路难:形容旅途艰难。

翻译

夜晚在长江上听到觱篥的声音,我这老年人的耳朵被深深吸引。 在邻近的船上听了一次又一次,那塞外的曲调在深夜里突然变得悲壮。 积雪和飞霜使得这个夜晚格外寒冷,孤灯下急促的管乐声伴随着急流的风。 你知道这世界到处都是战争,却看不见江湖上行走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长江上夜听觱篥的情景,通过音乐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深切感受。诗中“觱篥”、“塞曲”等词语,不仅传达了音乐的悲壮,也隐喻了边塞的战乱和人民的苦难。末句“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乱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挑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