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穫稻(huò dào):收割稻谷。
- 筑场:修建打谷场。
- 穴蚁:筑巢的蚂蚁。
- 拾穗:捡拾掉落的谷穗。
- 落杵(chǔ):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落杵,指舂米时杵落下。
- 除芒:除去稻谷的芒刺。
- 仓庾(yǔ):仓库,这里指储存粮食的地方。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译
我即将再次归隐田园,但仍需完成收割稻谷的工作。 修建打谷场时,我会怜悯那些筑巢的蚂蚁, 允许村里的孩童捡拾掉落的谷穗。 舂米时,杵落下的光辉洁白, 除去稻谷的芒刺后,子粒呈现出鲜红色。 多加餐饭可以扶持年老的身体, 仓库中储存的粮食安慰了我漂泊不定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归隐田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诗中,“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展现了杜甫的仁爱之心和与村民的和谐关系。而“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则通过生动的色彩描写,展现了劳动的成果和丰收的喜悦。最后,“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则体现了杜甫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涯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情眷恋。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