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馀及第归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科:指科举考试中的高级科目,这里指李馀考中进士。
  • 归去:回家。
  • 开筵送:设宴送行。
  • 与马骑:提供马匹供其骑行。
  • 剑路红蕉:指蜀地的风景,剑路可能指的是剑阁,红蕉可能是指当地的植物。
  • 栈阁:栈道和阁楼,这里指蜀地的险峻山道和建筑。
  • 巴村绿树:指巴蜀地区的村庄和绿树。
  • 荫神祠:神祠被树木遮荫。
  • 游门馆:拜访学者的门馆。
  • 求近日诗:请求近期的诗作。

翻译

自从李馀考中进士,名声大增,人们都说他回家时全城都知道了。出发时,谁不设宴为他送行,到处都有人争着提供马匹供他骑行。蜀地的风景如剑阁旁的红色芭蕉,栈道和阁楼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巴蜀的村庄被绿树环绕,神祠也被树荫遮蔽。家乡的后辈们纷纷来访学者的门馆,一半是来请求近期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馀考中进士后的荣耀归乡情景,通过“高科名转盛”、“归去满城知”等句,展现了他的名声和受欢迎程度。诗中“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生动描绘了人们的热情款待。后半部分通过对蜀地风景的描绘,如“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增添了诗意和地域特色。结尾的“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则反映了李馀在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和诗作的受欢迎程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表达了对李馀的赞美,也展现了唐代社会对文化人才的尊重和追捧。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