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题河上亭

· 李频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陕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 河上亭:建在河边的亭子。
  • 洪流:指大河的急流。
  • 清兴:清雅的兴致。
  • 当轩:对着窗户。
  • 河草:河边的草。
  • 水风:水面上的风。
  • 独鸟:孤单的鸟。
  • 孤云:孤单的云。
  • 触去樯:触碰到离去的船帆。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落叶声等。
  • 远雨:远处的雨。
  • 暮色:傍晚的天色。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浪静:波浪平静。
  • 澄窗影:清澈的窗户倒影。
  • 沙阴:沙滩的阴影。
  • 发簟光:簟(dian4),竹席。发簟光指竹席反射的光。
  • 逍遥:悠闲自在。
  • 尽日:整天。
  • 爱沧浪:沧浪,指江河。爱沧浪意指喜爱江河之景。

翻译

河岸紧拥着湍急的洪流,亭子敞开,清雅的兴致悠长。 对着窗户,河边的草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青翠,坐下时感受到水面上的凉风。 孤单的鸟儿惊动了来客,孤独的云朵触碰到离去的船帆。 秋天的声音与远处的雨声交织,傍晚的天色带着微弱的阳光。 波浪平静,清澈的窗户倒影,沙滩的阴影中竹席反射出光芒。 整天悠闲自在,谁能理解我对江河之景的喜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陕州河上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意象叠加的手法,如“独鸟”与“孤云”,“秋声”与“远雨”,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