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棕

·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乾,摧残没藜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蜀门:指蜀地。这里代指今四川一带。
  2. 十八九:形容棕榈树很高,差不多有十丈到八九丈高。
  3. 割剥:这里指棕榈树的皮被过度砍伐。
  4. 徒布:徒然分布。
  5. 岁寒后:经过秋冬寒冷时节后。
  6. 交横:纵横交错。
  7. 斧斤:斧头一类砍伐工具。
  8. 凋丧:衰败死亡。
  9. 蒲柳:一种柳树,落叶最早,这里用来衬托棕榈树过早衰败。
  10. 军乏:军队缺乏物资。
  11. 官尽取:官府全部征收。
  12. 生成:生长并存活下来。
  13. 沈叹:同“深沉地叹息”,“沈” 通 “沉”(chén)。
  14. :(zhuó)鸣叫。
  15. 侧见:侧面看见。
  16. 寒蓬:秋天的蓬草,常随风飘动。
  17. 形影乾:身形和影子都很干枯。
  18. 摧残:遭受残害。
  19. 没藜莠:被藜、莠等杂草埋没。藜(lí)、莠(yǒu),都是野草。

翻译

蜀地有很多棕榈树,高的有十丈八九。 它们的皮被过度割剥,数量虽多却容易腐朽。 白白地铺展着如云般的叶子,经历寒冬后变得青黄。 纵横交错地遭受斧斤砍伐,比蒲柳还要更早衰败。 感伤时世,苦于军队缺乏物资,连一样东西官府都要全部征收。 可叹你们这些江汉一带的百姓,辛苦生长存活下来后还剩下什么呢。 就如同这些枯棕木,让我长久地暗自叹息。 死去的人也就罢了,活着的人又怎么能守护好自己。 黄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侧面可见寒蓬随风飘走。 想到你们身形影子都已干枯,遭受残害后被野草埋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诗以蜀地的棕榈树起笔,描绘了棕榈树被过度割剥而早朽的惨状。棕榈树的遭遇实则是百姓命运的象征,借此来影射官府为满足军事需求对百姓的搜刮。诗人由棕榈联想到江汉一带的百姓,他们在残酷的现实下,如同枯棕般毫无生机与希望,生死两难。诗中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直接发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悲哀叹息。最后几句通过黄雀、寒蓬等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凄凉衰败的氛围,将百姓遭受摧残的悲惨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体现出诗人对时政的批判以及对人民深深的悲悯情怀,反映了社会动荡下民生的艰辛与疾苦 。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