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平章
圣君图治思黄发,国老除书下紫宸。
身喜围腰虹玉重,眼明补衮色丝匀。
乞言应笑桓荣陋,济美谁如郑武频?
阿阁近天鸣采凤,恩波泽物到枯鳞。
锡书每启金华秘,赐馔时分玉食珍。
出处岂惟关世运?
旬宣何以布皇仁?
门人莫惜狂论事,驭吏何妨醉吐茵。
岂但勋名誇众口?
太常旗上是三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发:指年老的人,这里指有经验的老臣。
- 国老:指国家的重臣或老臣。
- 紫宸:古代帝王的宫殿,这里指朝廷。
- 围腰虹玉:指华贵的腰带,象征身份和地位。
- 补衮:指补缀衣袍,比喻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桓荣:东汉时期的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
- 郑武:可能是指郑国的武公,以贤明著称。
- 阿阁:指宫殿的高阁。
- 枯鳞:比喻困苦无助的人。
- 锡书:赐予的文书,这里指皇帝的诏书。
- 金华秘:指珍贵的文书或知识。
- 玉食珍:指精美的食物,象征皇帝的恩赐。
- 出处:指出仕与隐退,这里指官员的行为选择。
- 旬宣:指定期巡视,宣扬皇恩。
- 皇仁:指皇帝的仁德。
- 门人:指学生或追随者。
- 驭吏:指管理官员的人。
- 吐茵:指醉酒后的失态,这里比喻不拘小节。
- 太常旗:指太常寺的旗帜,太常寺是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
- 三辰:指日、月、星,象征天命和皇权。
翻译
圣明的君主图谋治理国家,思念着那些有经验的老臣,国家的重臣被任命的诏书从紫宸殿下达。 身着华贵的腰带,眼中看到的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和谐景象。 对于桓荣那样的直言敢谏,应该会笑其陋,而像郑武那样频繁地济助他人,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宫殿的高阁近天,鸣响着彩凤,皇帝的恩泽惠及到困苦无助的人。 赐予的文书揭示了珍贵的知识,赐予的食物是精美的佳肴。 官员的行为选择岂止是关乎国家的命运? 定期巡视,宣扬皇恩,如何能够普及皇帝的仁德? 学生或追随者不要吝惜狂妄的言论,管理官员的人不妨在醉酒时失态。 岂止是功名能够夸耀于众口? 太常寺的旗帜上,日、月、星象征着天命和皇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圣明君主和有经验老臣的赞颂,以及对国家治理和皇恩普及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黄发”、“紫宸”、“虹玉”等,来描绘君主的图治和重臣的荣耀。同时,通过对“桓荣”、“郑武”等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直言敢谏和济助他人的赞赏。最后,诗中的“太常旗上是三辰”一句,强调了天命和皇权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国家命运和皇恩普及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