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左丞玉雪坡

玉雪坡前一色云,更无纯白斗氤氲。 春回土脉孤亭在,山掩人家半路分。 铁石峥嵘推宗相,江湖冷落念番君。 调羹佳实花时见,喷笛清风海内闻。 墨积砚坳留凤咮,香飘池上点鹅群。 商盘久向坑灰冷,秦篆何曾野火焚? 已翼庙谟跻丙魏,兼闻户履有河汾。 腐儒独愧身如腊,已老何殊辟蠹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氤氲 (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土脉:指土地的脉络,比喻山川的走向。
  • 峥嵘 (zhēng róng):形容山势高峻,比喻才华出众或气势雄伟。
  • 调羹:指调和羹汤,比喻治理国家。
  • 喷笛:吹笛,比喻音乐或声音传播。
  • 砚坳 (yàn ào):砚台的凹陷处,常用来积墨。
  • 凤咮 (fèng zhòu):凤凰的嘴,比喻砚台。
  • 池上:指砚池之上,砚台的墨池。
  • 鹅群:比喻砚台上的墨迹。
  • 坑灰:指古墓中的灰烬,比喻古代文化的遗迹。
  • 秦篆 (qín zhuàn):秦朝的篆书,古代的一种书体。
  • 野火:指自然发生的火灾。
  • 庙谟 (miào mó):指朝廷的策略或计划。
  • 丙魏:指古代贤臣丙吉和魏相。
  • 户履:指家中的鞋子,比喻家庭生活。
  • 河汾:指黄河和汾河,比喻广阔的领域。
  • 腐儒:指迂腐的学者。
  • (xī):干肉,比喻干瘪无用。
  • 辟蠹芸 (pì dù yún):指驱除书虫的芸草,比喻保护书籍。

翻译

玉雪坡前一片云,更无纯白斗氤氲。 春回土脉孤亭在,山掩人家半路分。 铁石峥嵘推宗相,江湖冷落念番君。 调羹佳实花时见,喷笛清风海内闻。 墨积砚坳留凤咮,香飘池上点鹅群。 商盘久向坑灰冷,秦篆何曾野火焚? 已翼庙谟跻丙魏,兼闻户履有河汾。 腐儒独愧身如腊,已老何殊辟蠹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玉雪坡前的景色,通过对比云的纯白与氤氲,春回大地与孤亭的存在,以及山峦与人家半路的分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孤寂。诗中“铁石峥嵘”与“江湖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宗相的推崇和对番君的怀念。后文通过“调羹”、“喷笛”等意象,展现了治理国家的理想与音乐的传播。结尾处,作者以“腐儒”自嘲,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执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文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