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西湖舟中作

· 戴良
夙负海岳志,缅怀西湖名。 蹉跎去玄发,邂逅徵素情。 驿鞚依岸息,画舫漾波轻。 前睇苏堤绕,旁窥葛岭横。 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 兴繁赏屡失,境变魂愈惊。 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 空馀歌舞地,讵闻箫管声。 顾余文墨吏,遑知治乱情。 人隐虽未弭,客怀聊暂清。 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夙负:早有。
  • 海岳志:指宏伟的志向。
  • 缅怀:深情地回忆、追想。
  •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 玄发:黑发,指年轻时。
  • 邂逅:偶然遇见。
  • 徵素情:探寻往日的情怀。
  • 驿鞚:驿站的马。
  • :斜视,这里指望。
  • 葛岭:地名,在杭州西湖附近。
  • 处士祠:纪念未仕的贤人的祠堂。
  • 忠将茔:忠臣的墓地。
  • 兴繁:兴盛繁华。
  • 雉堞:城墙上的齿状矮墙。
  • 翚甍:彩色的屋脊,这里指华丽的建筑。
  • 文墨吏:指从事文职的官员。
  • 治乱情:治理和混乱的情况。
  • 人隐:人事的隐退。
  • 群生念:对众生的关怀。
  •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

翻译

我早有宏伟的志向,深情地回忆起西湖的名声。时光虚度,黑发已去,偶然遇见,探寻往日的情怀。驿站的马在岸边休息,画舫轻轻地荡漾在波上。前方望去,苏堤环绕,旁边看到葛岭横亘。对处士祠堂的留恋,对忠将墓地的悲伤。兴盛繁华屡次失去,环境变迁令人更加惊魂。城墙上的新筑,彩色的屋脊却不见旧时的营地。只剩下歌舞之地,哪里还能听到箫管的声音。我这个从事文职的官员,怎能知晓治理和混乱的情况。人事虽未完全隐退,但客居的情怀暂时得以清净。一旦动了对众生的关怀,不禁惊诧何时才能平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治乱的思考。诗中,“夙负海岳志”一句即表明了作者早年的宏伟志向,而“缅怀西湖名”则引出了对西湖的深情回忆。后文通过对苏堤、葛岭等西湖景点的描绘,以及对处士祠、忠将茔的留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治乱的关切,以及对众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作者作为文墨吏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