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契侯三节堂

惟天启契,产自辇水。 润被北庭,侯济厥美。 挺事昌朝,忠武罕比。 戡金平宋,策审功侈。 入毗庙堂,黔黎安只。 蛮酋兽犷,侯辕南指。 忠愤踊跃,奋莫顾己。 忠诚贯天,白虹触起。 孱孱孤嫠,哭侯孔哀。 誓死靡他,夫人贞哉。 贞哉夫人,夫死儿乳。 教儿能孝,父志在汝。 齿方成童,母病弗疗。 刲肱和糜,人孰儿诏? 彼美至性,移孝而忠。 抚字列城,继侯英风。 侯既有子,且复有孙。 孙皆读书,益大侯门。 相继掇科,荐承宠光。 侯其来归,英爽乐康。 子佩金符,孙萦紫绶。 世讶其隆,侯植之厚。 三节一贯,何有夷险? 恊于王风,永配令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昌契侯:指高昌国的契侯,可能是指高昌国的一位贵族或官员。
  • 三节堂:可能是指纪念契侯的祠堂或纪念场所。
  • 辇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润被:受到恩泽。
  • 北庭:古代地名,指北方的边疆地区。
  • 罕比:少有能比拟的。
  • 戡金平宋:指平定金国和宋国,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战争或政治事件。
  • 策审功侈:策略审慎,功绩显赫。
  • 黔黎:指百姓。
  • 蛮酋:指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
  • 兽犷:形容野蛮、粗鲁。
  • 孱孱孤嫠:指孤儿寡母。
  • 靡他:没有其他选择。
  • :喂养。
  • 刲肱和糜:割下自己的肉来和药,形容极度的牺牲和奉献。
  • 至性:极高的品德。
  • 抚字列城:治理城市,指管理地方。
  • 掇科:指考取科举。
  • 英爽乐康:英俊爽朗,快乐健康。
  • 子佩金符:儿子佩戴金制的符节,表示身份高贵。
  • 孙萦紫绶:孙子佩戴紫色的绶带,也是身份的象征。
  • 恊于王风:与王者的风范相协调。

翻译

天启契侯,出生于辇水之地。他的恩泽遍及北庭,他的美德被人们所称颂。他在昌盛的朝代中,以忠诚和武勇著称,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他平定了金国和宋国,策略审慎,功绩显赫。他进入朝廷,辅佐国家,使得百姓安居乐业。面对野蛮的边疆首领,他勇敢地南下指挥。他的忠诚和愤慨激励着他,奋不顾身。他的忠诚感动了上天,白虹也因此而起。孤儿寡母哭泣着,对契侯的哀悼无比深切。他们誓死不渝,夫人也是如此贞烈。夫人守寡,儿子还在哺乳。她教导儿子要孝顺,继承父亲的遗志。儿子刚成年,母亲生病却无法治疗。他割下自己的肉来和药,这种牺牲无人知晓。他的美德和至高的品德,将孝道转化为忠诚。他治理城市,继承了契侯的英风。契侯不仅有儿子,还有孙子。孙子们都读书,使家族更加兴旺。他们相继考取科举,受到皇帝的宠爱和荣耀。契侯的英灵将会归来,享受快乐和健康。儿子佩戴金符,孙子佩戴紫绶,世人都惊叹他们的显赫,这是契侯深厚根基的体现。三节堂所体现的忠诚、贞烈和孝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是一致的。这与王者的风范相协调,永远配得上美好的典章。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高昌契侯及其家族的忠诚、贞烈和孝顺。通过描述契侯的生平事迹和家族成员的品德,展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戡金平宋”、“刲肱和糜”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契侯家族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传递了对忠诚、贞烈和孝顺等传统美德的推崇。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