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蒋春卿见寄

华发垂垂到鬓髾,青春故故把人抛。 生同失木狙分芋,不及知风鹊有巢。 楚泽生涯千树橘,杜陵破屋几重茅? 此时归老南山下,不梦朱干舞玉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发:花白的头发。
  • 鬓髾(bìn shāo):鬓边的头发。
  • 青春故故:青春岁月一再流逝。
  • 失木狙分芋:失去了树木的猴子只能分食芋头,比喻生活困顿。
  • 知风鹊有巢:知道风的鹊鸟有自己的巢穴,比喻有安稳的居所。
  • 楚泽:楚地的湖泊,泛指楚地。
  •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 破屋几重茅:破旧的房屋用茅草覆盖,形容生活简陋。
  •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 朱干:红色的盾牌,古代仪仗用具。
  • 舞玉梢:舞动玉制的仪仗。

翻译

花白的头发垂垂地到了鬓边,青春岁月一再流逝,把人抛在后面。 生活如同失去树木的猴子只能分食芋头,比不上知道风的鹊鸟有自己的巢穴。 楚地的湖泊边,有千树的橘子作为生计,杜陵的破旧房屋用几重茅草覆盖。 此时想要归老在终南山下,不再梦想红色的盾牌和玉制的仪仗舞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和生活困顿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华发垂垂到鬓髾,青春故故把人抛”描绘了时光无情,青春不再的哀愁;“生同失木狙分芋,不及知风鹊有巢”则通过寓言式的比喻,反映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楚泽和杜陵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和历史的背景,衬托出诗人对归隐山林、远离纷扰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