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 题万里江山图

· 卢挚
诗成雪岭,画里见岷峨。浮锦水,历滟滪,灭坡陀。汇江沱。唤醒高唐残梦,动奇思,闻巴唱,观楚舞,邀宋玉,访巫娥。拟赋招魂九辩,空目断云树烟萝。渺湘灵不见,木落洞庭波。抚卷长哦。重摩娑。 问南楼月,痴老子,兴不浅,意如何。千载后,多少恨,付渔蓑。醉时歌。日暮天门远,愁欲滴,两青蛾。曾一舸。奇绝处,半经过。万古金焦伟观,鲸鳌背,尽意婆娑。更乘槎欲就,织女看飞梭。直到银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雪岭:指雪山。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均位于四川。
  • 锦水:即锦江,流经成都。
  • 滟滪:即滟滪堆,长江三峡中的险滩。
  • 坡陀:山坡。
  • 江沱:指长江的支流。
  • 高唐:古代地名,指楚国。
  • 巴唱:巴地的民歌。
  • 楚舞:楚地的舞蹈。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 巫娥:巫山神女。
  • 招魂九辩:古代楚辞中的篇章。
  • 湘灵:湘水之神。
  •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涛。
  • 南楼月:指南楼上的月亮。
  • 天门:指天门山,位于长江三峡。
  • 青蛾: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比喻山峰。
  • 金焦:指金山和焦山,位于江苏镇江。
  • 鲸鳌背:比喻山峰。
  • 乘槎:乘船。
  • 织女:指织女星。
  • 银河:天河。

翻译

诗篇中描绘了雪山,画中可见岷山和峨眉山的壮丽。锦江上漂浮着,历经滟滪堆的险峻,山坡逐渐消失。江水汇入长江的支流。唤醒了楚国高唐的残梦,激发了奇思妙想,听到了巴地的民歌,观看了楚地的舞蹈,邀请了宋玉,访问了巫山神女。试图赋写招魂九辩,却只见云树和烟萝,湘水之神不见踪影,只有洞庭湖的波涛。抚摸着卷轴,长时间地吟咏。

询问南楼上的月亮,痴老子的兴致不浅,意下如何。千年之后,多少遗憾,都寄托在渔夫的蓑衣上。醉时歌唱。日暮时分,天门山显得遥远,忧愁如滴,两座青蛾般的山峰。曾经乘船经过。最奇绝的地方,已经过半。万古以来,金山和焦山的壮丽景观,鲸鳌般的山峰,尽情地婆娑。更想乘船前往,看织女星飞梭。直到银河。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与神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诗中通过对岷峨、锦水、滟滪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江山图。同时,通过提及高唐、巴唱、楚舞等文化元素,赋予了诗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的情感由对美景的赞叹,到对历史的怀念,再到对未来的遐想,层层递进,情感丰富而深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卢挚

卢挚

卢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书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