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夜潮图

昔余夜醉钱塘酒,看潮八月中秋后。 银山涌出海门来,潮声殷若雷霆吼。 此图之作知几年,当时景物皆依然。 云山两岸澹笼月,雪岸一江高拍天。 一观顿觉毛发立,再观祇恐衣裳湿。 扁舟渔子任掀舞,别渚鸥凫自翔集。 奔腾澎湃无足惊,人间平地风波生。 乘桴尼父果浮海,从游我欲跨长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山:形容潮水涌起的样子,像银色的山峰。
  • 海门:指钱塘江入海口。
  • 殷若:形容声音大,如同。
  • 雷霆吼:比喻潮声如雷鸣般响亮。
  • 澹笼月:形容月光柔和地笼罩着云山两岸。
  • 高拍天:形容雪岸边的江水波涛汹涌,似乎要拍打到天际。
  • 毛发立:形容极度惊恐或激动,毛发直立。
  • 祇恐:只怕。
  • 扁舟:小船。
  • 掀舞:形容波浪翻滚,船只随之摇摆。
  • 别渚:水边的陆地。
  • 鸥凫:鸥鸟和野鸭。
  • 翔集:飞翔和聚集。
  • 奔腾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 乘桴:乘坐木筏。
  • 尼父:指孔子。
  • 浮海:渡海。
  • 从游:跟随游玩。
  • 跨长鲸:比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翻译

昔日我在钱塘江畔醉酒,正值中秋后的夜晚,观赏潮水。银色的潮水如山峰般从海门涌出,潮声如同雷霆般响亮。这幅画作不知创作了多少年,但当时的景物依旧清晰。云山两岸被柔和的月光笼罩,雪岸边的江水波涛汹涌,似乎要拍打到天际。一看之下,顿感毛发直立,再看恐怕衣裳都要被溅湿。小船上的渔夫任由波浪翻滚,水边的鸥鸟和野鸭自在飞翔聚集。奔腾澎湃的潮水并不足以令人惊慌,因为人间平地上也有风波。如果孔子真的乘木筏渡海,我愿意跟随他,跨过长鲸,勇往直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潮水的汹涌和月夜的宁静。诗中,“银山涌出海门来”和“潮声殷若雷霆吼”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潮水的力量和声音的震撼。后文通过对渔夫和鸥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借用孔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先贤,勇敢面对人生风浪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